2025年夏季,资本市场的聚光灯不再聚焦传统科技巨头,而是转向将比特币纳入资产负债表的「战略持币」美股。MicroStrategy(MSTR)以208.7%的股价涨幅领跑,其市值相较持币净值的溢价(mNAV)一度突破3.3倍,引发专业交易员对加密美股估值逻辑的深度博弈。
数据显示,2024年至2025年间比特币累计上涨94%,而MSTR股价涨幅达208.7%,其mNAV溢价长期维持在1.6-1.9倍区间。交易员Butter分析指出,这种溢价源于市场对MSTR持续融资能力的信任——该公司通过ATM增发、可转债等工具半年内融资630亿美元,形成「买币-增值-再融资」的循环。量化模型显示,当比特币年化波动率达76%时,MSTR波动率高达101%,两者存在明确的2-3倍杠杆效应。
华尔街正通过复杂金融工具收割加密美股波动红利。专业交易员龙心盐采用「多BTC期权+空MSTR看涨期权」的波动率剪刀差策略,利用两者隐含波动率差异获利。而大资金更青睐可转债套利:买入MSTR可转债同时做空等值股票,通过动态对冲将价格波动转化为收益。2025年2月MSTR股价从520美元跌至240美元期间,这类Delta中性策略年化收益超30%。
尽管MSTR空头仓位占比达9.5%,但流通盘充足使其难现GameStop式逼空。真正的高风险标的集中于SBET、SRM等小市值币股——SBET借券年化利率达54.8%,SRM更飙升至129%,空头回补压力极大。交易员Hikari警告,这类标的流动性差、易被控盘,5月SBET曾单周暴涨40倍,散户盲目跟风极易成为「最后一棒」。
当前市场对「战略持币」概念的追捧已现过热迹象。日本Metaplanet、美国SMLR等公司虽复制MSTR模式,但缺乏持续融资能力。交易员普遍认为,若比特币进入熊市,高杠杆持币公司将面临「贬值-抛售-再融资断裂」的死亡螺旋。龙心盐强调:「只有持币量超10万枚、融资超两轮的公司才具抗风险能力,多数新晋玩家本质是资本游戏。」
这场加密美股狂欢背后,专业机构通过量化模型与衍生品构建护城河,而散户需警惕高溢价下的估值陷阱。正如Butter所言:「比特币仍是唯一共识,但溢价3倍的MSTR期权可能比现货风险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