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1日,正值以太坊诞生十周年之际,资深区块链研究者Todd通过个人钱包的八年变迁,复盘了这条公链从智能合约实验平台到主流加密资产的进化历程。作为同时支持比特币与以太坊的"非唯粉"投资者,他的观察揭示了以太坊四次技术浪潮背后的供需逻辑。
2017-2019年间,以太坊凭借ERC-20代币标准成为全球ICO基础设施。Todd回忆道:"当时参加一个ICO项目需要3-100倍收益预期,直接推高ETH价格至1400美元峰值。"但随着太空链等明星项目破发,市场发现多数ICO只是资金游戏,ETH价格在2019年暴跌至80美元低谷。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社区已孕育出AAVE前身EthLend等真实用例。
2020年Compound开启流动性挖矿,标志着以太坊进入DeFi时代。Uniswap等DApp创造的真实需求推动ETH在2021年突破4800美元。但高昂的Gas费促使竞争对手蚕食市场,迫使以太坊转向L2扩容方案。"Arbitrum、Base等二层网络成功将开发者留在EVM生态内",Todd指出这是避免生态分裂的关键决策。
2022年Merge升级完成后,Lido和EtherFi等流动性质押服务锁定大量ETH流通量。虽然3%的年化收益率未能刺激价格上涨,但为后续机构入场奠定基础。Todd创立的Ebunker节点服务在此期间托管超40万枚ETH,印证了社区对PoS共识的实际支持。
2025年以太坊现货ETF获批后,Sharplink和Bitmine等机构复制微策略的"买入-抵押-增发"模式,推动ETH/BTC汇率回升。Todd认为这得益于V神十年间建立的技术信誉:"他从未为任何山寨项目站台,这种克制最终转化为机构信任。"
截至发稿,以太坊网络已连续运行3650天无中断,其鲁棒性超越Facebook、AWS等科技巨头。正如Todd在文末所言:"当细胞已更替数次,代码构筑的信任却历久弥新——这或许是以太坊给区块链行业最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