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政治联盟正式破裂。这场源于"大而美法案"(BBB Act)的政商对决,暴露出美国财政政策与科技巨头间的根本矛盾,更牵动南非土地改革等国际议题。
争议核心的大而美法案延续了特朗普2017年减税政策,预计将新增3万亿美元国债。马斯克公开指责该法案加剧美债危机,而特朗普则威胁将这位南非裔企业家"遣返原籍"。彭博社披露,法案通过后特朗普已还清个人贷款,而马斯克旗下SpaceX的NASA订单却面临审查。
今年3月美国施压暂停南非30%土地无偿征收计划,并抵制G20会议,指控南非实施"白人种族灭绝"。分析指出,特朗普此举实为回报马斯克早期政治支持。马斯克始终将南非白人政权衰落视为美国的前车之鉴,这种危机感驱使其全力阻止3B法案。
不同于特朗普依靠加密货币游说集团还债,马斯克近年被迫转向实体产业。其xAI、星舰项目与彼得·蒂尔的数字银行Erebor形成鲜明对比。当蒂尔系政客推动法案通过时,马斯克只能在社交媒体表达忧虑,折射出科技资本在政治博弈中的局限性。
这场冲突本质是两种美国愿景的对抗:特朗普坚持里根式的债务驱动增长,马斯克则主张财政紧缩与技术突围。随着马斯克降低政治姿态回归实业,美国科技精英的参政实验遭遇重大挫折。正如分析师所言:"当美债突破40万亿,星辰大海终究要让位于现实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