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密货币领域,DeFi正经历着从复杂操作向"一键交互"的转变。Shogun SDK等工具的出现,将原本繁琐的链上操作简化为单次点击,这种"傻瓜式"操作极大降低了用户门槛,却也隐藏着巨大风险。
当前DeFi领域最显著的趋势是操作流程的极度简化。以Berachain生态中的Shogun SDK为例,它能够将多步签名、授权和转账压缩为一次点击。这种类似支付宝扫码的体验吸引了大批Web2用户,但也导致许多新手在未充分认知风险的情况下完成操作。
典型风险包括:过度授权导致资产被永久控制、高收益背后的滑点陷阱、以及钓鱼攻击的快速资金损失。2023年曾有用戸因误点钓鱼链接,在2分钟内损失18万美元。这些案例暴露出简化操作与用户教育之间的严重失衡。
随着RaaS(Rollup-as-a-Service)等基础设施成熟,发链门槛已大幅降低。Conduit、Caldera等服务让创建EVM兼容链变得像"开网店"一样简单。但技术便利不等于生态成功,多数新链面临补贴停止后TVL骤降的困境。
Berachain通过创新的PoL(Proof of Liquidity)机制尝试破解这一难题。与传统PoS不同,PoL直接将通胀奖励分配给流动性提供者,形成"赚-用-治理"的经济飞轮。其三币系统(BERA、HONEY、BGT)设计主网上线5个月即吸引近6亿美元TVL,MC/TVL比仅0.3x,显示出独特的经济模型潜力。
真正决定链上生态成败的是能否产生真实交易需求。Berachain生态中,PuffPaw项目通过"Vape-to-Earn"模式将健康行为与代币激励结合,已与17国50余家医疗机构合作;Kodiak、Dolomite等DeFi协议则持续推动真实资产交易。这种结合实体需求的模式,可能比单纯补贴更具可持续性。
其他公链也在探索差异化路径:Pharos Network专注RWA资产上链,Initia通过子链生态裂变,HyperEVM则布局多链部署。这些尝试都指向同一个方向——只有建立真实交易场景,才能避免补贴驱动的资金盘循环。
DeFi的"傻瓜化"趋势不可逆转,但行业需要平衡操作简化与风险教育。正如线下商业依赖回头客而非促销人潮,链上生态的冷启动成功,最终取决于能否创造用户持续参与的价值闭环。这或许是以Berachain为代表的新一代公链正在解答的核心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