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癌症研究员耗时七个月撰写基金申请却无果而终,而YouTube博主"数米粒"众筹项目仅用周末便获10万美元——这种荒诞对比正推动DeSci(去中心化科学)成为科研资助体系的新破局点。2025年8月,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 Buterin公开支持的这一新模式,试图用区块链技术重构科学研究的资金分配逻辑。
当前科研资助流程存在明显结构性缺陷:研究者需耗费数月撰写方案,等待6-18个月审批,最终多数申请仍被驳回。抗生素、互联网等重大突破最初都因"风险过高"难以获得传统资助。更讽刺的是,纳税人资助的研究成果被锁在付费墙后,而研究者30%以上时间消耗在行政流程而非实际科研。
DeSci通过代币化机制实现科研民主化。研究者发行项目代币直接向公众募资,成果上链公开共享。以BIO Protocol为例,其构建的BioDAOs社群已支持多个生物技术项目,纽卡斯尔大学衰老研究通过Molecule平台获得数十万美元代币融资。这种模式使尼日利亚等地的研究者无需依附西方机构也能获取全球资金。
区块链的天然属性解决了科研协作的核心痛点:所有实验数据(包括失败案例)公开可查,避免重复研究;资金流向全程透明,杜绝行政损耗。VitaDAO平台显示,去中心化资助决策周期可缩短至传统体系的1/10,部分项目3天内即完成募资。
DeSci仍面临质量控制、代币波动性等风险。监管层面,药物研发等领域的法律适配尚需探索。但据华兴资本监测,2025年DeSci领域融资额同比增长320%,生物技术、长寿研究等具商业潜力的领域率先落地。当传统体系审批耗时18个月时,加密货币提供的替代方案已不容忽视。
这场由加密货币引发的科研革命正在重新定义知识生产逻辑。虽然短期内难以完全取代传统资助,但DeSci展现的高效、透明特性,特别是对边缘化研究者的包容性,正在为科学进步打开新的可能性空间。正如某研究员所言:"我们不是在反对现有体系,而是在建造一艘救生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