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加密监管趋严的背景下,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已正式发放33张"数字支付代币服务"(DTSP)牌照,标志着亚洲加密金融中心的合规门槛显著提升。这些持牌机构涵盖交易所、托管、支付、稳定币等五大赛道,既有Coinbase、Circle等国际巨头,也有Coinhako等本土新锐。
DTSP牌照是新加坡《支付服务法案》下的最高等级加密许可之一,持牌机构可合法开展交易、托管、支付等业务。新加坡金管局助理局长梁新松表示:"牌照发放不是终点,而是建立可信数字资产生态的新起点。"目前获得完全批准的机构包括Anchorage Digital、DBS Vickers等11家,另有22家获得原则性批准。
美系加密企业表现尤为积极。Coinbase新加坡CEO洪永时透露,已整合PayNow即时新元通道,日均交易量突破3000万新元。Circle则联手星展银行推出合规稳定币USDC,日均结算量达1.2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Paxos与星展银行合作的USDG稳定币,成为首个符合MAS新监管框架的稳定币项目。
本土企业更侧重支付场景落地。DTC Pay已接入新加坡90%的麦当劳门店,支持USDT扫码支付。StraitsX发行的XSGD稳定币与支付宝+合作,日均处理跨境支付超5万笔。FOMO Pay CEO刘溪表示:"我们不做散户生意,专注解决企业链上收付款痛点。"
MAS金融科技主管张瑞敏强调:"牌照制度不是限制创新,而是建立市场信心。"数据显示,持牌机构管理的加密资产已超800亿新元,较2023年增长170%。Sygnum Bank亚洲CEO Gerald Goh指出:"合规让传统金融机构更愿与我们合作,家族办公室客户年增300%。"
分析人士认为,新加坡通过分级牌照、储备审计、旅行规则等制度,正在形成"严监管-强创新"的良性循环。随着更多机构完成过渡期整改,2025年新加坡有望成为首个实现加密行业全面合规的金融中心。